刘大风与濮阳第一个基层党支部

刘大风与濮阳第一个基层党支部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濮阳一带于1926年开始有中共地方党员的地下活动,主要活动内容是秘密发展党员,宣传马列主义,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党的主张,发动贫苦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斗争等。1927年4月,南乐县佛善村党支部建立,成为濮阳地方最早的中共农村党支部。在白色恐怖弥漫下的苍茫夜色中,佛善村党支部闪烁着一点充满希望、引领光明的星火。  

1561595902618500.png

佛善村党支部旧址。  

佛善村党支部是濮阳一带第一个党组织。言及至此,不能不说中国共产党在濮阳地方的重要创始人——刘大风。  

1561595915345223.png

刘大风的毕业证书。  

从“濮阳才子”到职业革命者  

刘大风,原名刘介风,又名安明,南乐县近德固乡佛善村人。刘大风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1923年考入河北省省立大名第七师范学校(简称“大名七师”)。他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是大名、濮阳一带有名的学生领袖,“濮阳八才子”之一。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刘大风等组织领导大名七师、第五女子师范和第十一中学等学校的进步学生,积极开展反帝爱国运动,与商会联合召开市民大会,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1926年10月,七师英语教员、中共豫陕区委委员冯品毅介绍刘大风、赵纪彬(内黄人)、李大山(河北魏县人)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大名七师特别党支部,刘大风任书记。1926年年底,刘大风在七师南乐籍进步学生中发展党员,寒假期间又在家乡发展刘峰等几个贫苦农民入党,并建立党小组。1927年4月,佛善村党小组改为党支部。这就是濮阳地方最早的中共农村党支部。  

1927年4月,中央北方局选派刘大风到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聆听毛泽东讲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7月,他以中共顺直省委特派员身份回大名、濮阳一带领导各县开展农民运动。10月,大名中心县委成立,刘大风任书记,以沙区为中心,领导大名、南乐、清丰、濮阳、内黄等县党的工作,在濮阳化村、千口、井店(今属内黄县)建立党支部,办农民夜校。后来,大名中心县委改名濮阳中心县委,县委机关搬到佛善村秘密工作。1928年,刘大风在大名儒家寨、万堤村和东明、长垣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了党组织。同年夏,县委机关又迁回濮阳,刘大风调任中共顺直省委巡视员,仍负责领导濮阳中心县委的工作。  

1929年4月,刘大风赴邢台,参加陈潭秋主持召开的直南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决定组建邢台中心县委,刘大风任组织部部长。该中心县委领导邢台、南宫、肥乡、巨鹿、邯郸、磁县、大名、南乐、清丰、濮阳、内黄、东明、长垣等十几个县的党组织。9月,顺直省委改名河北省委,彭真在天津约见刘大风单独谈话,不久,刘大风任邢台中心县委书记。1930年“立三路线”盛行,邢台中心县委改名直南特委,新来的特委书记盲目鼓吹、组织武装麦收暴动,结果导致岳城、南乐等地麦收暴动失败。刘大风因不同意开除谢台臣、晁哲甫、王振华3人的党籍,受到处分。1933年3月,刘大风到磁县六河沟煤矿组织工人斗争。前后有约一个月的时间,跟随刘少奇视察、指导开展工人运动。7月,刘大风在漳河桥被捕入狱。1934年2月,刘大风出狱后被任命为濮阳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  

“七七事变”后,刘大风任中共直南临时特委书记,迅速恢复建立大名、南乐、清丰、濮阳等县的党组织,使直南各县已经解体的党组织很快恢复工作,并创建濮阳地方第一支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河北民军第四支队,与日伪军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1938年3月,刘大风坚决反对把濮阳地方优秀领导干部——濮阳县委书记李素若、清丰县委书记王冠儒等,以“托派分子”处理并杀害,同错误路线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被停止党籍,送赴延安抗大学习。在延安,他向刘少奇汇报工作,党籍得到恢复,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此后,刘大风以“安心工作,久而自明”自勉,改名“安明”。  

“文革”前,安明任中共广东省监察委员会副书记。1980年恢复工作后,他积极参与平反冤假错案工作。1983年,他回到久别的故乡南乐,为家乡的党史、地方志编写提供了很多重要、翔实的资料。1986年1月,他在广州因病去世,享年80岁。  

1561595930280348.png

1983年10月,刘大风与本文作者合影。  

濮阳第一个基层党组织——佛善村党支部  

1927年4月,中共北方局安排大名七师党支部书记刘大风到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临行前,刘大风回到家乡和刘峰等秘密谈话。一天晚上,刘大风通知全体党员在村外小树林里开会。在听取了党小组的工作汇报后,刘大风讲了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最后决定把佛善村党小组改为党支部。他提出了党支部书记和两名委员的候选人,大家举手表决,一致通过。当晚,中共南乐县佛善村党支部建立,刘峰任书记,潘斌任组织委员,刘介发任宣传委员。佛善村党支部直接受大名七师党支部领导。从此,濮阳一带第一个中共基层党支部诞生,它是濮阳地方革命的零星火种最早的凝聚,标志着濮阳地方党的活动有了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开始了有方向、有组织、有目的、有秩序的革命活动。  

1928年初,刘大风改任省委特派员,刘峰接任大名县委书记,吴书升任佛善村党支部书记。12月,濮阳县委机关搬迁到佛善村刘大风家,村党支部在县委直接领导下成立穷人会组织,与当地土豪劣绅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在附近村庄产生很大影响。土豪劣绅宣扬:佛善村的穷棒子要造反啦!  

麦收时节,佛善村党支部动员群众开展铲麦茬斗争,为贫苦农民解决了生活燃料问题。  

秋天,地里的高粱红彤彤的,像一大片火。村里的土豪劣绅对穷人会恨之入骨,但不敢出声。一个自认为有势力的地主咬着牙说:“我就不信他们穷棒子敢咋着我……”他在自己的高粱地边上立了一块木牌,上写两行字:“谁敢动我一根柴火棒儿,打断他的狗腿!”仅仅过了两天,他到自己的高粱地一看,差点儿没气死。几亩地的高粱全都没有了,连秆儿带穗儿不翼而飞,木牌还在那儿立着,只是字换了,上面写着:“动了你的全部柴火棒儿,打断你的狗腿!”  

1928年年底,佛善村地主卖掉了4亩庙会公地,把收入顶替了按地亩摊派上交的钱粮,没有用到按人口摊派的项目上,贫苦农民非常气愤。村党支部在刘大风的指导下,组织穷人会会员和普通群众300多人,在大街上展开与土豪劣绅的讲理斗争,揭露他们转嫁负担、剥削穷人的行为,使他们当众低头认错。  

由于佛善村党支部的活动有办法,表现出色,周围不少村庄竞相效仿。一年间,南乐、内黄、清丰等县的二十多个村庄先后建立了党支部。  

1929年初,刘大风到天津开会,把濮阳县委和佛善村党支部的活动情况向顺直省委作了汇报,受到蔡和森的称赞。蔡和森说,南乐县群众基层好,工作搞得扎实。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佛善村党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却为“立三路线”影响到直南地区的一场大灾难埋下了伏笔。  

1930年夏天,直南特委主要负责人在条件很不成熟的情况下,突然要在佛善村搞麦收暴动,说:“现在全国革命形势很好,只要我们登高一呼,就会八方响应。”刘大风强烈反对,被批为“右倾”。结果,佛善村麦收暴动失败,村党支部书记吴书升被捕,惨遭杀害,委员潘斌、刘介发被捕入狱,佛善村党支部遭到破坏。  

这次斗争失败,对濮阳地区党的活动影响很大,不少基层党支部暂停活动,有的党员情绪低落,革命陷入低潮。后来,刘大风再次回到大名、濮阳一带,恢复党组织,继续开展革命活动,佛善村党支部又焕发青春,积极投入到革命的大洪流中,砥砺前行,为濮阳地方革命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作为濮阳一带最早的党组织——中共佛善村党支部,它的建立及其领导的早期农民运动,唤起了大批群众的觉醒,发展壮大了党的组织。佛善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同土豪劣绅开展的一系列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推动了濮阳地区早期农民运动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为后来大规模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2001年7月9日,濮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濮阳第一个党组织——佛善村党支部纪念地为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濮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稿:袁冰洁 图片提供:史国强)  

相关链接  

1561595957723299.png

四支队成立纪念地。  

四支队的建立与夜袭南乐  

“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地方官吏弃职南逃,广大人民群众惶惶不安。1937年10月初,中共直南临时特委书记刘大风回到濮阳、大名一带,组织领导抗日斗争。他先和地方一些有影响的秘密党员接上关系,很快恢复了大名、南乐、清丰、濮阳等县的党组织,并先后在清丰县的青石磙村、南乐县的近德固村召开了两次特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建立抗日武装。10月下旬,国民党石友三部181师撤退到南乐县西审什一带驻扎,刘大风与181师学兵队长、共产党员张可威、袁也烈取得联系,引荐他与石友三面谈。经过几个回合,双方终于达成以181师游击队的名义建立抗日武装的一致意见。  

10月底,刘大风等在南乐县留固店村东寨门上贴出布告,号召广大爱国青年踊跃参军,几天时间就集合了60多人50多条枪。刘大风即在村中大槐树下宣告181师游击队正式成立。11月,181师南撤,河北民军高树勋部撤退到清丰。刘大风与高部共产党员唐哲民联系,经过与高树勋通融,改181师游击队为河北民军第一路军第四支队,简称四支队。唐哲民兼任支队长(随高部南去),刘大风任副支队长,主持支队工作,张西三任参谋长,刘汉生任政治部主任。月底,部队很快发展到200多人。  

四支队是直南地区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四支队的成立,标志着党领导大名、濮阳、寿张一带的广大人民群众对日伪军正式开展武装斗争。  

1938年初,中央北方局为四支队派来了肖汉卿、陈耀元和漆汉臣3位经过长征历练的红军干部,不仅给部队带来了红军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而且使四支队的军事素质迅速提高,组织纪律性明显增强。四支队相继开展了激战小濮州、常庄阻击战、收复清丰县城、夜袭南乐县城等战斗,大大提高了四支队的威望。  

当时,侵华日军迫于整个战场的兵员压力,从直南各县撤出了大部分日军,大名以南各县的伪军、伪组织实力空虚。直南特委书记兼四支队副支队长(实际是政委)刘大风和支队长肖汉卿、参谋长张西三等研究商议,认为这是收复清丰、南乐的好机会。一天夜里,肖汉卿率四支队战士一举攻克清丰县城,当场处决了两名汉奸。  

一次,四支队正在夜行军,侦查员齐耀臣突然发现有个人鬼鬼祟祟,尾随部队若即若离,十分可疑,就带人巧妙突袭,把那个人捉住。经审问,原来是个所谓“中国通”的日本商人,名叫川田寅次,跟随四支队刺探军情。这个日本特务被捉,为部队获得一些情报,也震慑了其他特务汉奸。1938年4月,直南特委决定攻打南乐县城,打击汉奸,防止个别土匪武装伪军化。肖汉卿、张西三和秘书主任李渭川经过认真分析形式,研究制订了“打援、佯攻、突袭”的作战方案。这天深夜,张西三、李谓川带领四支队的100多人,悄悄埋伏在南乐县城南门外,肖汉卿指挥四支队其他战士秘密向预定地方集结。张西三命令通讯班割断伪军联络的电话线,等待信号,实施突袭。在北门执行佯攻任务的50名战士按时行动,佯攻开始,顿时枪声大作。  

南乐县城的伪军见北门受到攻击,又无法联系,就立即组织兵力涌向北门增援。张西三、李谓川带领百余名战士正潜伏在南门外,听见北门的枪声,立即呐喊攻城。北门战士听到南门突袭开始,佯攻也转为强攻。经过大半夜攻城战和巷战,四支队攻克伪县政府,消灭了大部分伪军,占领了整个南乐县城。  

天亮后,四支队在县城广场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提振了军心民心。这次战斗,共抓获汉奸24名,8名维持会重要成员被当场枪决,一举摧垮了伪县政权。紧接着,四支队部队会合,乘胜北上进攻,收复了日军据点、水陆交通枢纽龙王庙镇。  

四支队连战连捷,军威大振。1938年6月,四支队北上,在广平、肥乡一带编入八路军129师,南征北战,立下了不朽功勋。(史国强)  



文章详情

 

创建时间:2020-08-11 20:28